哈尔滨新成卫生中心打造社区医疗新模式
2018-05-09 来源: 哈尔滨日报
大医院依旧门庭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承接大医院普通患者的进程中仍显力不从心。如何打造能够接得住大医院患者的基层医疗机构?香坊区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出一条可复制之路——软硬件够硬,专科特色突出,患者敢来愿来慕名来。
该中心年患者接待量达到近6万人次,收入达900万元,去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设备够先进 患者愿意来
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以前是中国兵器哈尔滨建成集团职工医院。转型之前,医院门可罗雀,年门诊患者几千人,住院患者更是寥寥无几。社区居民宁可去大医院花高价看病,也不愿来建成医院。
“医院设备老旧,很多检查项目做不了,患者不愿来。”在此工作了28年的中心现主任齐兴国介绍。
改制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更好服务社区居民,让患者愿意来?通过入股等形式,新成社区大胆引入1000多万元资金,先后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全身双层螺旋CT、美国产GE四维彩超、美国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数字化日本佳能板DR射线诊断仪、日本产光电血球仪等一大批高大上设备。新成社区一举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检查设备最齐全、最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一。
“这些先进设备的投用,提高了中心对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升了中心在社区患者中的信任度。”齐兴国说。
有了先进设备,建成集团每年把2000多名职工的体检安排在新成社区中心,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专家够“大牌” 患者排队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病患者多,内科专家尤其受欢迎。“医院寒冬期时,人才流失严重。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后,一方面引进医学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引进省内知名退休专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专家李秀庭退休于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年近八旬的李秀庭每次出诊时,患者排队就医。高峰时,每次出诊能接待几十名患者。
目前,中心共招聘优秀医护人员10名,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生2名,不但充实了医疗队伍,也为中心持续发展积蓄了动力。
“我们计划继续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医疗人才,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齐兴国说。
有了人才优势,新成社区门诊量突飞猛进。年门诊患者由改制前的几千人次增加到现在的几万人次。
专科有特色 患者慕名来
今年26岁的刘博慧,前不久专程从北京来到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痔疮。住院不到10天,刘博慧花费不到4000元。慕名前来就医的刘博慧说,在新成社区做手术不但花费少,而且效果好。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齐兴国,经过多年钻研,对镇痛药物品种的选择、药物浓度的配比、用药部位和方法,研究出一套“独家秘笈”。他还总结出一套术前、术中、术后到痊愈全过程无痛技术。
近几年,慕名前来齐兴国肛肠工作室的全国各地患者达2000余人。
医联体内下转患者不断增多,新成社区的做法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新成社区与市第五医院组成医联体,市第五医院将术后平稳期患者转入新成社区康复。从最初的尝试到形成稳定的下转通道,仅用两年时间。
“我们社区有手术室,还有一批技术高超的骨科专家。市五院下转的拆钢板手术在我们中心可以完成。”齐兴国说。
两年来,新成社区承接市第五医院下转的手术患者达200多人。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了《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的通知》。《通知》将全国113所医院纳入工程项目储备库,要求各地积极引导项目医院,向主要收治疑难重症患者和医学关键技术攻关转型,通过牵头组建跨区域的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医联体,不断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水平差距,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大型三甲医院将根据规划快速转型,将科研力量集中在疑难杂症上,可能会逐步关掉普通门诊,把常见病患者通过医联体的延展服务留在下级医院。
齐兴国说,如果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大量患者会流向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在人才和设备配备、特色专科建设方面强身壮骨,这样才能“接得住”大医院转回来的患者。(记者 张焱)
原标题:患者愿意来 社区“接得住”
软硬件够硬、专科特色突出,新成卫生中心打造社区医疗新模式